您现在的位置是:知识 >>正文

家乡日新月异 村民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发展 带动村民致富

知识4631人已围观

简介村民向电商展示特色种植产品苟全友正在给野猪喂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业和农村 ...

村民向电商展示特色种植产品

苟全友正在给野猪喂食

  “按照‘产业兴旺、家乡家乡生态宜居、日新乡风文明、月异治理有效、村民创业村民生活富裕’总要求,返乡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支持致富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家乡家乡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日新深化农业和农村体制改革,月异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是村民创业村民今年初宝兴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确定的思路和方向。

  对这一思路,返乡发展穆坪镇新民村的支持致富范新康、李军、家乡家乡苟成彪等村民,日新听在耳里、月异记在心里。

  作为新民村返乡创业群体中的一分子,这三位村民最初回乡的信心源于脱贫攻坚,源于家乡在市县两级宣传部门和宝兴县民政局的帮扶支持下,呈现出的日新月异。

  如今,他们看到更多新希望、新机遇,以及实现更美好生活的指日可待。

  “让更多新民村人鼓起精气神,大干一场,共同奔康。”2级听力障碍的范新康大声说道。

  特色种植

  能增收还能同致富 

  13日上午,范新康一早赶到宝兴县灵关镇,与当地一位准备发展野生山药驯化种植的村民商谈联合发展事宜。“山药品种不错,加上有较为稳定的销路,谈得还不错。”

  范新康是穆坪镇新民村弯头组村民。早年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他与姐姐相依为命。21岁那年,他离开新民村,在姐姐支持下辗转云南、浙江等地打工。

  十多年间,他吃尽酸甜苦辣,直至近年才开起属于自己的小餐馆和小客栈,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日子也好了起来。

  身在他乡的范新康,一直从未动过从新民村迁走的念头。“虽然老屋年久失修早已破败,但我的根在这里。”2015年,听说家乡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后,范新康有了返乡创业的想法,“让更多村民和我一样富起来,这是我的最大目标。”

  2017年初,范新康回到宝兴,回到新民村,并在老屋宅基地上重建新家。这一年11月,在脱贫攻坚政策帮助,以及扶贫干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新民村顺利实现“户脱贫”“村摘帽”目标。

  今年初,范新康确定了发展方向——利用新民村丰富的野生山药资源,通过驯化种植发展高山生态山药。

  今年5月,通过自有土地和土地流转,他在新民村弯头组海拔约1800米的山上,种下13亩山药。

  同时,弯头组与庄子组间长约1.2公里的联组路在当月中旬完成硬化,新民村在穆坪镇6个村中首先实现通村、通组、入户路全硬化。

  与此同时,范新康返乡创业的劲头,促动了已脱贫的苟成林。在他看来,范新康有较为稳定的销售渠道,能给村民更多的支持。由此,他也种下2亩山药。

  成功迈出第一步后,范新康有了新打算。“准备与新民村军胜山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在较短时间内将新民村山药产业做出特色、做出名气。”

  在发展特色种植产业中做出新名堂的,还有村民李军。

  200亩以重楼、川牛膝、云木香为主的草本中药材,是李军返乡创业的成果,由此结束了新民村过去以木本中药材为主,草本中药材零散种植、不成规模的局面。

  在李军的带动下,新民村的草本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500余亩;其中,带动至少15户村民将种植面积增加到1亩以上。村民苟成种植白术2亩,在去年价格上扬的情况下,单亩获益6800余元;村民苟大均联合其他村民共同发展200亩……

  特色养殖

  鼓起奔康致富精气神 

  特色种植产业生机蓬勃,借助新民村良好生态环境发展起的杂交野猪特色养殖也迈出第一步。

  2016年10月,新民村村民苟成彪开办起杂交野猪养殖场。

  13日,从成都返乡创业,并已成立雪源肉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芦涛,前往养殖场与苟成彪商谈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的事。

  “养殖场占地面积约3亩,其中1亩为土地流转;目前存栏大猪、小猪总计130头;从2016年至今,累计出售450头。”苟成彪的父亲苟全友一直在负责日常养殖管理。今年,杂交野猪的市场价格相对疲软,毛猪价格为每公斤50元至52元。按每头出栏猪80公斤计算,每头野猪毛收入可达4000元。

  芦涛返程时,与苟成彪在村委会门前相遇。平日难得一见的两人,谈起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的事。

  苟成彪谈及的内容,引得芦涛连连点头。

  苟成彪的思路主要分为两点。首先是基础设施配套,养殖场的散养场过去设在该县硗碛藏族乡,路途遥远,需2个小时才能抵达宝兴县城,不仅运输成本高,还不利于日常管理。他已准备在年底通过林地流转,将散养场转移到新民村。

  其次是扩大养殖规模。新民村多为山地坡地,不利于养殖场规模扩大。对此,他计划通过支持其他农户散养的方式“藏富于民”,从而扩大养殖规模。

  “这样不仅能扩大养殖规模,还能让农户实现稳定增收。”苟成彪说,杂交野猪养殖与普通白猪养殖并无太多区别,除不能喂食合成饲料和圈舍围栏必须用钢筋加固外,每头杂交野猪的饲料成本甚至要低于普通白猪。

  带领、帮助其他村民增收,也是芦涛一直在做的事。成立雪源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后,除发展肉牛养殖,芦涛还从2017年起为该村部分贫困户进行肉牛寄养。“寄养数量总计17头,涉及贫困户17户。寄养的肉牛并非成熟后就出售的公牛,而是可繁育小牛的母牛。”

  如今,这些母牛已从最初的150公斤长到400公斤。生下的小牛,贫困户可选择卖给合作社或其他商贩,也可继续寄养在合作社。“以将小牛出售给合作社为例,每头断奶后的小牛价格约为5000元,扣除饲料费后,其余部分就将全部作为贫困户的纯收入。”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