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探索 >>正文

三伏探哨丨探访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高原驻训场哨位

探索9人已围观

简介雪山哨位:我守营盘护边关——探访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高原驻训场哨位■何 斌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通讯员 高 群哨兵正在执勤。崔浩浩摄狂风呼啸,黄沙漫天。大风裹挟着砂石,打在衣服上沙沙作响。虽是三伏时 ...

雪山哨位:我守营盘护边关

——探访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高原驻训场哨位

■何 斌 解放军报记者 张磊峰 特约通讯员 高 群

哨兵正在执勤。伏探崔浩浩摄

狂风呼啸,哨丨黄沙漫天。探访大风裹挟着砂石,新疆打在衣服上沙沙作响。军区军团

虽是某红三伏时节,记者走在探访新疆军区某红军团高原驻训场哨位的高原路上,却丝毫没有三伏天里“温度最高、驻训湿度最大”的场哨感觉。看着哨位背后的伏探雪山,一股寒意扑面而来。哨丨

来到哨位,探访正赶上岗哨交接。新疆准备接哨的军区军团领班员并不急于上哨,而是某红带着两名战士将周围的电路、安防设施、通信设备仔细地检查了一遍,确认没有安全隐患后才开始交接。

“一切正常,可以接哨!”交接完成,3名哨兵面向不同方位,进入执勤状态,军姿挺拔、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

刚刚下哨的哨兵们,紧绷着的弦终于松了下来。领班员、下士马明超在新兵下连后就被分配到警卫排,如今已坚守哨位4年,另外两名哨兵都是入伍时间不长的新兵。马明超带着记者,围绕哨楼转了一圈。

哨楼是目测面积不足10平方米的板房。为便于观察,官兵对板房上半部分进行了开窗改造,整体采用半地下式的建造方式,覆盖荒漠色伪装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马明超告诉记者,高原大风天气多,半地下式的建造方式能够防止哨楼被风卷走,给哨兵提供一个安全的执勤环境。走进哨楼,除电话、对讲机等通信器材外,还有电热水器、制氧机等生活用品。

哨楼对面,一条国道近在眼前。马明超介绍,这条国道连接着西部地区多个县市。遇到路过车辆抛锚或人员遇险等突发情况,哨兵都要第一时间报告情况、协助处置。

前期,该团千里机动执行高原驻训任务。抵达任务地域后,团里第一时间在营区大门、弹药库等多个重点部位设立哨位。与其他哨位相比,大门哨位无论标准化建设还是执勤要求都更加严格,哨兵不仅要时刻保持警惕、处置特情,还要负责人员和车辆出入登记报告、交通导调……紧张繁重的任务背后,哨兵们有着别样的付出与坚守。

“班长,刚出去这几辆车是干啥的?”说话间,几辆装备车鱼贯驶出营门,副哨闫玮轩好奇地问道。作为入伍不久的新兵,闫玮轩对团里的许多新装备还不够熟悉。车队通过后,马明超详细地介绍起每种车辆的性能特点、任务属性,闫玮轩听得连连点头。

马明超告诉记者,一到下午,这里常会起风,有时还会出现雨雪等恶劣天气。果然,不一会儿,气温已降至0℃左右。尽管穿着棉衣,记者仍感觉冷风直往身体里钻。马明超告诉记者,在高原,夏天的温暖可谓弥足珍贵。即便是夏天,夜间上哨时,哨兵身上仍得裹上厚厚的羊皮大衣。

“高原站哨既辛苦又寂寞,但这么重要的岗位,总得有人坚守。”交流中,马明超给记者讲起自己这几年来的成长和变化。

新兵下连时,马明超和两名战友分到了同一个班。没过多久,两名战友分别走上了文书和驾驶员岗位,马明超却开始了坚守哨位的日子。因性格内向,不太愿意与人交流,马明超一度感到非常枯燥。

经过一段时间的朝夕相处,副班长陆爱弟看出了马明超的苦闷,多次与他谈心交流。渐渐地,马明超了解到,陆爱弟以前学的是炮兵专业,部队改革调整后被调整到警卫排。连队大项任务重的时候,人员调配紧张,陆爱弟每天有一半的时间在站岗。

“既然那么累,为啥不换个岗位?”看着陆爱弟一脸平静的表情,马明超有些好奇地问。陆爱弟的回答只有简单的3个字:舍不得。

原来,陆爱弟刚到警卫排时,团大门住宿区甚至连一个像样的洗漱池都没有。那段时间,官兵们边站岗边建设,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完善了各类生活设施,还添置了健身器材、台球桌等文体用品。

“每个岗位背后,都有不同程度的牺牲奉献。”陆爱弟的成长故事,让马明超深受触动。再次站哨执勤,看着身边的战友,他懂得了什么叫“牺牲奉献”、什么叫“脚踏实地”。从那时起,他每天想得最多的不再是“怎么看”,而是琢磨“怎么干”。

一次执勤点位拉动考核,马明超所在小组因处置流程不规范,最终评分垫底。考核结束后,他一有时间就召集小组成员学习应急预案,观看教学视频,练习实装操作,很快便熟练掌握了多种特情处置方法。义务兵服役期满时,他向连队郑重递交了留队申请书,选择像陆爱弟那样继续在哨位上发光发热。

在很多官兵看来,警卫专业“技术含量低”,站哨不过是“熬时间”。但一次站哨时发生的事,改变了马明超的想法。那天,马明超站哨时注意到,大门外不远处,一名路政工人踉踉跄跄,走路姿势有些奇怪,连忙派副哨前去查看。副哨走近后,这名路政工人因突发疾病已瘫倒在路边。经过齐心协力的救治,官兵成功将这名路政工人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从那以后,每次经过哨位,这名路政工人总会冲哨兵挥手致意。哨兵们看到这一幕,都感觉心里暖暖的。

该团领导介绍,每逢新兵下连、干部调整等时机,他们都会结合团队红色历史组织专题教育,帮助新战友系好“第一粒扣子”。一次重大任务展开前,团里组织“雪域讲堂”活动,马明超登上讲台分享哨位上的种种经历,激励新战友立足岗位、建功军营:“岗位无大小,分工各不同。能在小小哨位上为练兵备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感到军旅人生既精彩又有意义。”

采访结束,马明超准备前往训练场参加专业训练。他告诉记者,对警卫专业官兵而言,除了坚守“无声战位”,还必须练就演训一线冲锋陷阵的过硬本领,以昂扬的状态守护边关安全。

马明超的身影渐行渐远,在他的前方,远处雪山上镌刻的“弘扬喀喇昆仑精神”8个大字格外清晰。一茬茬官兵在这片离天空最近的地方,筑牢钢铁边关,守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

Tag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