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汪汉青:“林三代”坚守林场33载 誓以丹心守青山_

热点41人已围观

简介汪汉青汪汉青,男,1970年6月生,明光市西桃园国有林场尖山辖区护林员。汪汉青8岁跟随父母来到林场,目睹父母扎根林场40年,用汗水将万亩荒山变荫荫绿林,成年后的汪汉青继承父亲的护林事业,坚守林场33年 ...

汪汉青证件照(120x160)

汪汉青

汪汉青,林三代男,汪汉1970年6月生,青坚青山明光市西桃园国有林场尖山辖区护林员。守林誓丹汪汉青8岁跟随父母来到林场,场载目睹父母扎根林场40年,心守用汗水将万亩荒山变荫荫绿林,林三代成年后的汪汉汪汉青继承父亲的护林事业,坚守林场33年,青坚青山除了雨雪天气,守林誓丹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场载带上镰刀水壶,心守翻山越岭,林三代观察火情,汪汉查看野生动植物生长情况,青坚青山向进山的村民宣传防火知识等,每天徒步巡山6个小时以上,累计步行约 5万公里。担任护林员以来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林木盗毁事件;汪汉青勤学业务,苦练防火灭火技能,多次代表县、市参加技能竞赛,屡次斩获佳绩。汪汉青获评2021年安徽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2022年滁州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技能竞赛灭火机组个人第一名。

 

子承父业,接过“接力棒” 

作为一名“林三代”,汪汉青将青春和汗水都留在了林场的土地上。

汪汉青的爷爷奶奶是西桃园林场第一代工人,父母是西桃园林场尖山辖区护林员,从8岁那年起,汪汉青便跟随父母搬到了林场生活。尽管周围人迹罕见,住的还是不通水电的茅草屋,但汪汉青还是爱上了与林为伴的日子。

1991年,刚满21岁的汪汉青被分配到鲁山林场工作,“我的工作是种树,冬天要上山挖树窝,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地被冻得硬梆梆,铁锹根本扎不透,一天下来满手都是血泡;春天要背着马尾松苗上山种树,一亩地种425棵,每年分给我的种植任务少说也有上万棵松树……”汪汉青回忆说。在林场种了两三年树后,他又进了木材加工厂。由于林场的效益大不如前,迫于生计压力,身边的同事纷纷离职,汪汉青犹豫再三还是选择了停薪留职,继续留在了林场。直到2017年6月国有林场改革后,汪汉青才申请回到尖山辖区从事护林员工作。

搬回童年时期居住过的护林员住房后,汪汉青自己花了5000块钱,买了一辆五羊本田摩托,开始了早出晚归的巡山生活。刚开始老伴不理解他主动申请做护林员的做法,后来心疼他受罪,干脆也从城里来到护林点,和汪汉青成为一对扎根深山老林里的“守山人”。“吃的是粗茶淡饭,断水断电是家常便饭,常常几天见不到其他人影。”这样的日子,汪汉青夫妻一坚持就是7年。

守得住青山就要耐得住寂寞。尖山护林点离集镇有十几公里,汪汉青和家人聚少离多,一年也难得回城见几回老母亲。“母亲经常说看不看她无所谓,把林子看好才要紧,因为她当年也是护林员,知道护林的意义重大。”

 

不畏艰辛,当好“守护者”

因为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汪汉青患上了腰间盘突出,最严重的时候在床上躺了近一个月,连地都下不了。医生也时常叮嘱他,不能再继续从事高强度工作。“他每次当着医生的面说好好好,一转头还是天天在外面跑。”汪汉青老伴抱怨道。

巡山工作又苦又累,天不亮就要出门,天黑了还没回家,林区面积近万亩,一天下来步行2万多步、骑行20多公里都是常态,但汪汉青从来不抱怨。夏天烈日炎炎,森林里蚊虫、土蜂、毒蛇随处可见。2018年夏季的一天,汪汉青在巡山时不小心惊动了一群土蜂,脸上被蜇了好几下,不出二十分钟,整张脸都肿了起来,眼睛都睁不开,去卫生院打了几天点滴才好转。冬天山里草木干枯,寒风凛冽,森林火灾隐患极大,汪汉青只能加大巡查力度,一跑就是一整天。“外面冰天雪地,车子不好骑,只能靠两条腿走,两三个月就要换一双鞋子,脸被晒成‘黑包公’、手被冻成‘紫茄子’都是家常便饭。” 

2021年春季的一天,汪汉青在巡山时发现半山腰的草地上隐隐闪出火光,凭着经验,他一眼就判断出这是林下过火,通常情况下只要扑灭着火的草皮就可以了。就在他用对讲机向林场汇报的时候,忽然间想起山坡后面有一片杉木,杉木易燃,一旦着火就没法扑救。想到这里,他顾不上等同事到来,立刻拎起20斤重的灭火器,一口气冲上300多米外的山坡,开始奋力扑火,十几分钟后,同事们匆匆赶来,和他一起扑灭了这场火情。危机解除后,汪汉青整个人直接瘫倒在了地上,直到这时,他才发现自己的防火面罩都被烤化了,软趴趴的像面条一样。“又紧张又累,双腿发软,缓了好久才站起来。”谈起这件事,汪汉青仍旧心有余悸。

有付出就有回报,汪汉青守护林区7年来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盗伐盗猎事件,他也因此受到场领导及市局领导的一致肯定。

 

苦练本领,交出“好答卷”

“护林是一门技术活,遇到火灾该怎么处理,碰到野生动物会不会辨识,发现病虫害能不能做到基础防治……”汪汉青一条条细数。成为护林员以来,他一直在学习各项技能,从最开始连手机都用不好,到现在已经能从网上熟练查找资料了。

2021年,汪汉青被选为滁州市代表,即将前往参加安徽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技能竞赛。“这个比赛讲究‘快、稳、准’,”汪汉青解释说:“赛道10米长,宽1.5米。首先在起点放一块红砖,用灭火机吹着红砖向前跑,要求用最快的速度跑一个来回,期间必须匀速控制红砖前进,而且全程不允许碰到边界线。”

为了拿到好成绩,每天的巡山任务结束后,汪汉青还要举着灭火机在院子里练习吹红砖,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往往要练到汗流浃背、胳膊酸痛才会停下来。因为练习强度过大,最开始的一个星期,汪汉青甚至连端碗筷都困难,老伴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劝他循序渐进慢慢来,他却摇了摇头:“时间紧,没法慢慢来。”

在经过一个多月的高强度训练后,汪汉青用汗水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先后荣获2021年安徽省森林草原防灭火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2021年滁州市森林草原防灭火竞赛二等奖、2022年滁州市森林草原防灭火业务技能竞赛灭火机组个人第一名,2023年,汪汉青又荣获了滁州森防指防灭火比赛团体第二名。

2024年清明期间,汪汉青接到了防火任务,要求他全天待命,除了吃饭睡觉,其他时间必须在岗位上巡查。“吃饭只能吃干粮,睡觉要保持手机和对讲机24小时开机,这些年一到清明基本上都是这样过来的。”

在他的坚持宣传下,附近村民的防火意识强了很多,有的改用鲜花祭拜,有的会带一桶水过来,祭祀结束后随手将火星浇灭。“老汪跟我们关系都很好,他说话我们也都愿意听。听了他的话,我家祭拜已经三年不烧纸钱了。”明光市自来桥镇尖山村的黄某某笑着说。

Tags:

相关文章